4月23日,在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合成氨车间余热发电机房,安全员武楷淳正在对余热发电机组进行蒸汽量、各类仪表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等的日常巡检,并随时与中控室值班人员核对现场数据的准确性。他面前的巨大半圆绿色装置,是3.3兆瓦超低压凝汽式汽轮机组和其辅机系统,主要用于收集生产区冷凝液。这台装置通过闪蒸器闪蒸出来的饱和蒸汽驱动汽轮机做功运转,进而带动3.5兆瓦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开始发电。
“目前,项目运行一切正常,平均每小时发电量可达1.7兆瓦,每日发电约4万度。利用收集的冷凝液闪蒸气进行发电,每天能减少外购电成本约2万元。”车间主任助理赵建安告诉记者。
日前,经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现场验收,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蒸汽冷凝液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一期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该企业在推动余热回收发电、节能降碳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余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的技术,它能够将原本未被利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减少了碳排放,还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24年产量创新高以来,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聚焦“坚守底线、精致生产、流程优化、对标挖潜、项目为重、市场深耕、风险管控”工作主线,深化价值创造,细化一体融合,优化技改消缺,强化执行落实,以提质增效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2024年,该公司通过节能降耗改造,能源利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完成了水平衡测试工作,绘制了全公司水效平衡图,荣获“山西省节水型企业”称号,并通过了中煤协管理体系认证。
其中,改造后的环己醇酮c线实现满负荷运行,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产品产量有效提升。吨环己酮苯消耗降低0.1吨;蒸汽消耗降低0.5吨;氢气消耗降低50立方米……这些都是该公司坚守环保底线,推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真实写照。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以创新驱动促发展,紧跟行业前沿,更好地对标一流、赶超一流,优化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谋项目、抓项目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深挖内潜、提升质效,通过科学立标、对标找差、对标验证,开展系统技术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指标稳定性,提升废气、废渣利用价值,减少处置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该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每小时产生的约600吨的冷凝液会送到闪蒸罐进行闪蒸,然后进入冷凝液回收装置循环再利用,而在闪蒸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约0.4兆帕、温度达142度的大量蒸汽,则被直接排放,不能被有效利用。
面对这一问题,该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前期广泛调研市场进行性能比对,经过综合研判,决定采用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组系统作为余热发电设备。并对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专门技术比较,招标引进了在国内钢铁、石化、煤化工等行业经常应用的凝汽式汽轮机为原动机的低温余热发电设备,把排出的蒸汽冷凝液全部重新送回园区水系统管网中回收利用,用于充分回收园区内冷凝液闪蒸汽的发电,真正将闪蒸汽“吃干榨尽”,做到综合利用、一举两得,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潞安化工太化新材料公司余热发电项目通过新增1套3.5兆瓦超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机组,用冷凝液闪蒸器产生的饱和蒸汽驱动汽轮机运转,做功的汽轮机直接拖动高压发电机进行发电,发出的电能通过高压开关柜并入园区电网系统供公司生产使用,不仅实现了超低品位蒸汽利用,而且达到了节能减排、余热利用的效果,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余热发电项目一期顺利并网发电,体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使园区蒸汽冷凝液余热得以高效综合利用,在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方面成效明显,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赋予新动能、新活力,以聚焦绿色低碳求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未来,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潞安化工太化新材料公司将把绿色低碳的要求融入企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绿色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碳达峰山西行动,严格实施潞安化工集团2024—2025年能耗双控行动规划,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基础管理水平,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争创行业能效‘领跑者’,抢占绿色发展先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太化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源说。
(文/图 郭丁丁 高劲鹏)
责任编辑:郝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