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团“‘五小’竞赛创新成果特等奖带头人”、司马煤业公司马磊
“他责任心极强,爱动脑筋。队里设备出了故障,只要交给他,大家都放心。”这是队长王伟对他的评价。
“爱观察,爱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井下作业难题,他总会放在心上,设法解决。”这是工友眼里的他。
而他自己说:“干技术,就要敢想敢干。”他就是司马煤业公司综掘三队常务副队长马磊。在集团2024年度员工“五小”创新竞赛表彰名单中,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其带头完成的创新项目分别荣获1项特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他也荣膺集团“五小”竞赛创新成果特等奖带头人。
从煤海新人到创新“达人”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马磊,从老家陕西榆林来到山西长治。刚加入司马煤业公司综掘一队的两年间,装卸料、清煤、看皮带风机等一线工作,他样样不落都干过。“这些苦活累活,历练了我,也让我真正摸透了井下设备的‘脾气’。”马磊回忆道。也是在与一线工人共同作业劳动,与老技术员搭档优化施工工艺的日子里,他萌生了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的念头,创新的种子就此埋下。
真正点燃他创新热情的,是2017年在综掘一队技术员张留新带领下完成“矿用新型激光指向仪”项目的经历。当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装置从图纸变为实物,精准指引了割煤方向,缩减了割煤时间、支护时间,明显提升了掘进效率时,他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路子对了,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
随着“五小”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和矿井智能化建设推进,司马煤业鼓励青年员工发扬首创精神,立足岗位创新创效。2021年,马磊任综掘三队安全副队长后,聚焦设备升级改造,针对落后技术设备、不合理工艺和陈旧操作方式开展了一系列革新。截至目前,他主导参与的20余项创新成果荣获长治市、集团级创新奖项,其中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在创新中破解安全密码
在生产实践中,马磊始终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设备窝机?那就让它‘站起来’!”去年6月,ct1101南翼条带施工遇阻。开口处坡度达14°,掘锚机因体型大、自重大,导致打滑无法作业。面对这一困境,马磊多次深入现场跟班作业,进行详细勘测,并绘制工况图,最终提出“抹角改斜边 搭设‘井’字道木找平 铁篦子增加摩擦力”综合m6米乐app登录的解决方案。当掘锚机通过废旧锚杆焊制的铁篦子,顺利爬坡作业时,工友们戏称:“马工给机器装了‘爬坡神器’!”这次技改不仅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还让该作业在同类工况下的施工效率提升了5个小班。
一次巡查中,马磊发现工友在5米多高的脚手架上高空作业时,由于支护钢带紧贴顶板,无法固定安全带,只能将安全带拴在脚手架横杆上,存在极大安全风险。“一旦脚手架发生倾倒,安全绳也将失去保护作用,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这一隐患让马磊夜不能寐。为解决该问题,他与团队成员王伟、包志刚在“双创”基地反复试验。最终,利用废旧锚杆制作成u型挂钩,搭配可调节螺纹套筒和防脱卡扣,成功研制出滑动式安全带固定器。
这一“神器”投入使用后,工友们直呼“太实用了!”它既满足顶板固定安全带时“高挂低用”的要求,还能在脚手架或登高梯意外倾倒时,有效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安全防护效果显著。此外,该装置小巧便捷、适用范围广泛,可在井下所有锚杆支护地点使用。凭借这一创新成果,马磊荣获了集团员工“五小”竞赛特等奖。
去年12月,马磊带领的创新团队获评市级员工创新工作岗;今年年初,他被任命为综掘三队常务副队长。面对这些荣誉和成绩,马磊说:“技术创新如同开采煤炭,越是深入钻研,越能挖掘出巨大价值。我将继续扎根一线,以技术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马磊的办公桌上,一本翻旧的《煤矿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格外醒目,书页间泛黄的便签记录着他的创新历程与思考。从参与激光指向仪研发到成功研制滑动式安全带固定器,从跟随师傅学习到带领团队创新,马磊用十四年的光阴证明,百米井下大有作为,一样能走出闪耀的创新之路。
(文 何丽萍 高超)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