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团“最强掘进队”王庄煤矿掘二一队
在百米井下,煤海深处,有一支由98名职工组成的钢铁队伍,他们肩负着矿井煤岩巷掘进支护的重任。2024年,面对职工出勤、动压区掘进、变化环节多等诸多挑战,他们以安全生产和效益稳定为目标,以加强现场管理为重点,深入探索、持续发力,多次出色完成矿上下达的掘进支护任务,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他们就是荣获集团“最强掘进队”称号的王庄煤矿掘二一队。
深耕细作 筑牢安全根基
该队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三化一清单”工作机制,将全队人员的工作职责项目化、管理精细化、岗位作业标准化,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实现责任无空档、管理无漏洞,超前隐患排查、精准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该队班组自控、员工自律稳步提升。通过班前安全思想教育培训、班中明确岗位责任清单,进一步加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屏障。通过责任细分,扎实做好作业点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工作,让每名职工都是安全联保的一份子,提升了全体职工的凝聚力。
超前管控,把变化作为计划是该队在安全建设中打造出的“秘籍”。基于掘进业务流程的风险管控,该队超前预判每个工种、环节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严格现场落实、反馈、改进、查缺补漏,不断完善队组安全管理。根据工作面条件变化、过地质构造、施工作业工序调整等,严格执行“3+1”变化管控措施,预测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对施工工艺、支护形式等进行调整。
排兵布阵 实现“三提两降”
“我们直面自身的短板,对班组管理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改革。”作为队里的领头人,郝晓栋身上处处体现着新时代矿工的创新精神。
2024年,该队在工作面运巷切眼时,由于运输顺槽长达3500米,运输设备多达6部,面临工人少、岗位多、巷道远、劳动强度大等困难。郝晓栋多次组织队里骨干成员调研、探讨,打破传统的“三八制”工作结构,创新“四班三倒制”生产组织模式。将全队人员分为四个生产班、三个班循环生产,一个班循环休息,每一个循环为6天,上够6天休息两天,一个循环分别为2个零点、2个八点、2个四点,消除了职工因倒紧班休息不好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了正常生产组织。
制度执行以来,该队生产主要指标实现了“三提两降”,出勤率提高了15%、全员工效提高了0.05%、正规循环率和进尺工效也得到显著提升,零打碎敲事故率、工程质量事故率大大降低。一个个向上的箭头彰显了该队管理创新模式的卓越表现。
共筑效能 发挥团队“协同效应”
为了让“绳索”更结实、“刀锋”更锐利,该队根据业务骨干及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素质水平、经验资历等个人特点,成立项目专班,明确工作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这种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每名骨干力量的特长,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体系,提高了团队战斗力。
“我们对安全生产、一通三防、机电维修等五个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划分,让职工在岗位上精准发力,共同完成掘进任务。”郝晓栋介绍说。这种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让职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责任感。
该队全体职工树牢“全局一盘棋”思想,工作中相互配合,沟通协作,多次圆满完成掘进任务。同时,积极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活动,降低了在配件材料方面的成本消耗,安全管理得到了大幅提升。
成绩属于过去,面对新的挑战,王庄煤矿掘二一队将持续强化队组管理,充分发挥集体合力,脚踏实地,不断前进。
(文 矫治)
责任编辑:郝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