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团“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煤基合成油公司赵海峰
在煤基合成油公司,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他在机电管理的舞台上挥洒汗水、绽放光芒,他就是现任机电管理部部长赵海峰。2007年,赵海峰怀揣着梦想与热忱踏入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从生产一线的一名普通员工做起,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钻研,一路披荆斩棘,逐渐成长为一名集精湛检修技能与卓越管理能力于一身的青年管理者。2025年,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集团“青年五四奖章”,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
十多年来,赵海峰始终扎根检修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每一次设备的故障排查、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尝试,都成为他成长的阶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沉淀,他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1年年底,煤基合成油公司成功完成转产。新征程开启,如何提升产品产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赵海峰面前的首要任务。他敏锐地意识到,合压机作为制约液氨产品产能提升的关键设备,其稳定运转对于液氨产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当时合压机面临着中压缸振值高、机组转速无法达到预期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发展道路上。
“围绕合压机遇到的这些问题,刚开始我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就只能和同行业企业、压缩机生产制造方、机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心等单位展开线上线下的深入交流,经过仔细地分析研究,我们一致决定在生产系统负荷调整时段,对合压机实施在线动平衡技术。”赵海峰说。
每个2点多克,两个将近5克的小铁片加装在联轴器部位就是赵海峰所说的在线动平衡技术,就这一小小的改动,却让合压机组汽轮机转速平稳升至11000转,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观察,合压机转速最高可达到11420转,创下历史新高,振值始终稳定在20微米左右,运行能力和抗波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液氨产量日均提升约52吨,真正实现了“小”改动撬动“大”效益的奇迹。
产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设备则是保障产量的关键。为了确保设备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赵海峰立足公司实际情况,精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到安装调试,他都亲自跟进,严格把关,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维护中,他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显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除了在设备管理上精益求精,赵海峰还针对锅炉、气化炉等关键生产设备,制定并优化了《“两炉”连运管理奖惩办法》。这一办法犹如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员工精细操作的积极性。员工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装置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检维修费用也大幅减少。数据显示,单台锅炉最长连续运行时间由107天延长至123天,其中两台锅炉更是突破了上年度连运最高天数纪录,创造了新的佳绩。针对现场管道漏点排查,他引入了专业测漏仪器,制定了严格的漏点检测制度,要求所有生产车间将测漏范围拓展至各类调节阀检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超声波测漏工作,甚至延伸到周边“卫星”企业。通过这些举措,成功发现并消除了部分隐性隐患,确保了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满足了生产系统满负荷运转的要求,设备类事件率也同比下降27.27%,成功实现了无重大设备安全事故的目标,保障了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
面对公司种类繁多的生产设备,赵海峰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带着问题深入研究,不把问题研究透彻决不罢休。也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和钻研精神,每年的大修工作,他都成为忙碌在现场的“总指挥”。他在机电管理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卓越风采。
(文 牛娜 吴晓静)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