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团“青创先锋团队”、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办公室创新团队
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办公室创新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他们如同一群怀揣梦想的开拓者,以青春的激情和智慧,在煤海深处踏出一条创新发展奋进之路。
双创基地办公室创新团队由10人组成。截至目前,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职工创新奖6项,承接矿井充填开采、破碎顶板管理等重要项目3项,自主研发成果达10余项,10余项成果获得国内实用专利授权。
团队成员聚焦新型安全生产关键共性技术,致力于打造智慧化的煤矿生产环境。他们深度参与矿井应力变化大模型技术研究,不断优化分析方法,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其中,“空孔引导爆生裂隙顶板预裂技术”的成功研制,攻克了矿井顶板管理的难题,填补了顶板预裂智能识别的空白。这一成果获评国家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相关论文被机械工业协会纳入“优秀论文集”在全国推广。
除了技术创新,在该矿双创基地负责人王海川的指导下,团队精心整理专业技术资料,撰写大量分析报告和作业指导书,通过努力,团队成员在专业技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1人获评矿“十大杰出青年”,5名青年成长为技术专家,4名青年成为班组长。同时,工作室成员积极投身技能培训授课,2项培训课程入选产教融合“千课计划”,累计培训1600多人次、390多学时。
团队始终将生产难题视为攻关课题,把作业现场当作创新战场。小组组长带头深入队组班组,主动发现、协调并解决问题,成功攻克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参与技术应用和革新项目10项,其中3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
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出9条合理化建议,其中6条被该矿采纳。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2024年度煤炭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自2022年起,双创基地办公室创新团队开展了“阳光创新”活动,通过“三延伸”服务,与基层员工紧密相连。通过“三延伸”服务,将创新应用、管理和指导覆盖基层队组、车间厂房及班组岗位。这一举措让员工对创新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的辐射引领作用,该团队建立了“基层联系制度”。团队成员人手一张创新联系卡,每人每年联系5个基层队组,定期与员工座谈,帮助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团队及时收集员工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措施。通过与员工“交朋友、结对子”,长期开展帮扶活动,让创新人员能够安心投入创新工作。
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办公室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人才培养的征程中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团队的责任与担当。
(文 盖飞)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