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文化

党的建设

文明文化

常村煤矿:点亮精神灯塔 锻造企业栋梁-m6米乐安卓版下载

来源: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5-05-23 浏览次数: 次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史,是无数劳动者用汗水、智慧和热血谱写的奋斗史。常村煤矿在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荣誉的楷模,其中,牛树林、王文胜、张世丽三位全国劳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矿三劳模”,是镌刻在常村发展史上的耀眼“勋章”;劳模精神如灯塔,照亮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

时势造英雄 ——劳模精神内涵的丰富与拓展

“铁人精神”的生动演绎——为清理井壁注浆掉落的灰渣,在齐腰深的灰浆中当搅拌器,双手被腐蚀溃烂,又红又肿、伸缩困难;立井施工,沙石、泥土奔流而来,他一马当先,带着矿工兄弟冲锋陷阵,过流沙、战水患;井下现场遭遇片帮,他主导研发前探梁逼帮装置,完满解决工作面片帮难题,并在全集团推广应用……牛树林的奋斗足迹从煤炭行业如火如荼的大建设时期,延伸至跨越式发展的新世纪。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在他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创新达人”的铁血锻造——王文胜以一名农民协议工的身份参加工作,为了学技术、当工匠,他在公寓队的一间储藏室里,观实物、画图纸,开启刻苦专注的自学之路。参加工大机电专业大专班半脱产学习;自学取得中国矿大本科毕业证;考取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技术等级证书,以及初级和中级工程师资格证,王文胜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以现场为实验室,以课题为考场,破题攻关、无私传承,为矿井减人、增安、提效作出了贡献。“我的起点并不高,能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永不间断地学习。”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王文胜的个人奋斗之路彰显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闪烁着开拓创新的时代光华。

“智慧工匠”的数智挑战——“我是作为技术人员,与掘锚一体机一起打包,引进到常村煤矿的。”张世丽常常这样调侃自己的入职经历。这样的早期际遇使他的身上从一开始就带着“高智”意味。张世丽作为设备科副科长兼信息化智能化矿山建设办公室主任,带领团队以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为顶层应用,统揽宏观和微观,兼顾业务与效益,高效完成模块化机房建设、云数据中心基础硬件设备安装,及云平台软件搭建等工作,加快推进分系统的建设任务,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更新,为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创建了安全、可靠、稳定、节能的智能化运行环境。煤炭产业智能化建设的东风,为张世丽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使他的个人奋斗呼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折射着立足价值、创新创造的奕奕风采。

 “练兵场”与“孵化器”——劳模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一矿三劳模”,独一份的荣誉为何花落常村煤矿?源于该矿对劳模精神一以贯之的传承弘扬,对劳模培养机制的持续完善。普通职工有平台、有目标、有榜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技术进步有阶梯”——该矿不断丰富“传帮带”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岗位带 工作室帮 基地扶”的独特培训模式,通过岗位师傅“带”、技能大师“帮”和双创基地“扶”,结合“点餐选课”“送教到基层”活动,保证员工“学”有人带、“练”有人帮、“操”有设备。同时,该矿在“云端”发力,通过“云课堂直播间”“一码一视频”等平台,介绍各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创新成果等内容,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搭桥架梯铺路。

“崭露头角有机遇”——该矿以全员技能素质提升为主线,持续开展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职工技能提升机制,以学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还能登上更高级别的擂台,与行业佼佼者相互切磋、同台比拼。该矿还不断完善各类实操实训功能室,推动“三鹰人才成长计划”落实落地。基层员工可通过自愿报名及单位推荐等方式选入技能人才库,经过双创基地实操实训培育、“筛”选、“赛”选等模式,实现从雏鹰、到飞鹰,再到雄鹰的蜕变。

“担当作为有奖励”——常村煤矿每年隆重举行劳模表彰大会,通过创建劳模荣誉室、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劳模宣讲、进行全媒体报道等途径,广泛宣传各级劳模的先进事迹、优秀品格和价值贡献,并积极推动劳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熠熠生辉。比如张世丽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三次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增强了劳模精神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星火燎原——劳模精神的价值增值与转化

这是王文胜的“雁阵效应”——他带出的徒弟中,有60多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担任了班组长以上职务;赵云露、张京京等49人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人被评为集团劳动模范、三晋技术能手、行业技能大师。

这是张世丽的“传承硕果”——他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带出高级技师5人、技师8人、高级工39人,有6人取得工程师资格。张世丽扎根综掘一线,不畏困难挑战,刻苦钻研技术,实现创新创效的经历,给综采预备队队长吴岳留下了深刻的启发。吴岳学习他爱岗敬业、实干担当的精神,学习他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追求,立志坚定,勇挑重担,踏实做好队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去年该队全年产量完成280万吨,在综采线上拔得头筹,吴岳也被评为“集团劳动模范”。

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劳模先进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也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汇聚点滴创新,撬动效益大产出。

王文胜劳模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瞄准机械化替代人工作业、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等目标,开展难题攻关,先后完成采煤机机载式瓦斯断电仪技术改进、掘进超前支护双支架互锁控制等创新成果281项,并通过转化推广应用,在矿井生产中发挥出了经济价值。张世丽职工创新工作室针对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安全生产环节的可优化之处,开展科研攻关,先后主导完成了60多项技术革新,取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6项。

目前,该矿建有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创新工作室3个、省煤矿工会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3个。各个创新工作室围绕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和棘手难题,集成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能传承,成为企业的技能人才孵化器、安全生产助推器、创新成果放大器。

(文 郭艳霞)


责任编辑:郝佳丽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m6米乐app登录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